首页 资讯 正文

福建小微企业质量跃升记

体育正文 194 0

福建小微企业质量跃升记

福建小微企业质量跃升记

近年来,我省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,助力小微企业解决(jiějué)痛点(tòngdiǎn)难点问题 三明市圣龙食品有限公司改进后的标准化(biāozhǔnhuà)车间 厦门市食药检院为小微企业开展化妆品重金属检测(jiǎncè)。 东南网6月8日讯(福建日报(fújiànrìbào)记者 林智岚(línzhìlán) 文/图)中小微(wēi)企业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0%以上,贡献了60%以上的GDP。然而,中小微企业往往存在缺乏长期战略规划、质量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。 2019年起,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开展(kāizhǎn)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(下称“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”),助力小微企业解决管理效能差、质量水平低等难点痛点问题。全省先后出台45项小微(xiàngxiǎowēi)企业扶持政策,累计投入(tóurù)经费1346.53万元,帮扶(bāngfú)1211家企业开展提升行动,推动200多家小微企业实现了“小升规”(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规模(guīmó)以上(yǐshàng)工业企业)。 管理赋能,小作坊“长”成大企业(qǐyè) 抓(zhuā)生产、赶订单、保交付……在位于三明市沙县区的(de)圣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工人有条不紊地按照各工种操作流程忙碌。 “截至目前,公司已实现销售产值5000多万元,是去年全年产值的2.5倍。”三明圣龙(shènglóng)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伍雁铭介绍(jièshào)。 圣龙食品公司成立于2012年,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,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和小作坊式生产方式等问题逐渐暴露(bàolù),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市场需求。如何(rúhé)提升企业经营质效(zhìxiào),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。 2022年,沙县小吃产业被纳入全国首批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(rènzhèng)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名单。“我们抱着(zhe)试试看的态度参与了提升行动,引入质量管理体系,开始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制度。梳理规范(guīfàn)工艺流程、编撰作业(zuòyè)指导书、完善记录表单……推动企业管理从‘经验(jīngyàn)化’向‘科学化’转变。”伍雁铭谈道。 当时,这些举措在(zài)不少员工看来是费时费力、吃力不讨好的(de)“形式主义(xíngshìzhǔyì)”工程。但是,在公司管理层的坚持执行下,大家开始真切地感受到质量管理提升的效力。 通过对原料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、建立动态评价机制等措施,公司(gōngsī)采购原料合格率从90%上升至98%,客户投诉率大幅下降,间接(jiànjiē)提升(tíshēng)了企业利润。 尝到(chángdào)甜头(tiántóu)后,圣龙食品公司再次转型,推动管理方法进一步向智慧化转变。公司建立“圣龙生产任务管理系统”,将数据分析运用于精准营销、客户管理、企业决策等方面,客户投诉从平均每个(měigè)月10多起降到现在的基本为零,发展(fāzhǎn)也步入快车道,销售额每年增长10%以上。此外,公司先后取得软件著作权专利(zhuānlì)1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8项、外观设计专利5项,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(róngyù)。 圣龙食品(shípǐn)公司的成功(chénggōng)转型,是沙县推动食品小微企业通过提升质量管理水平,实现发展(fāzhǎn)壮大的一个缩影。目前,沙县共有105家食品小微企业通过试点验收,试点覆盖率达80%。经过3年的努力,沙县小吃产业整体产值从80亿元增长至(zhì)107亿元,带动(dàidòng)餐饮、食品、旅游等(děng)多条产业链发展,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万个,从业者的年人均收入增长达20%。 辅导(fǔdǎo)下沉,“手把手”助企提质量 泉州(quánzhōu)南安市是中国(zhōngguó)水暖卫浴产业基地,目前工商注册企业达5000多家。然而(ránér),众多中小微企业面临人才匮乏、质量水平不稳定、管理成本较高等痛点,导致阀门密封性不达标、电镀层脱落等工艺缺陷迟迟不能解决,制约行业(hángyè)发展。 “以前,客户总抱怨(bàoyuàn)我们的阀门漏水,但我们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。”泉州市(quánzhōushì)皇尔卫浴洁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福龙说。 2020年起,南安市水暖(shuǐnuǎn)厨卫产业(chǎnyè)连续(liánxù)6个年度开展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,4000多家次企业受益;“一对一”帮扶辅导企业50家,其中12家已提升为规上企业。 接受帮扶后,皇尔卫浴(wèiyù)公司实现从“手工拧螺丝”到“自动(zìdòng)锁紧”的提升、从“人工打标”到“智能视觉自动打标”的转变(zhuǎnbiàn),工作效率提升了70%,每年节省人工成本11万元,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升5%左右(zuǒyòu),产品漏水问题也大幅改善。 类似的(de)成功案例比比皆是。泉州市哥曼尼(gēmànní)五金卫浴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客户(kèhù)投诉数据系统,针对客户投诉问题进行分析整改,投诉件从150起下降至80起。 “此前,我们习惯于用经验来管理,成本高、效率低、效果差,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容易因(yīn)自身原因败下阵来。”福建泉州市辉陶卫浴公司负责人陈伟遵说(zūnshuō),通过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(xíngdòng),产品标签(biāoqiān)漏贴、配件(pèijiàn)错装和漏装投诉率降低50%,首件报废(bàofèi)率下降40%,公司整体的客诉率从0.05%下降到0.02%。2024年,公司营收突破3000万元,从小微企业升格为规上企业。 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以来,南安市水暖(shuǐnuǎn)厨卫(chúwèi)行业区域产值从400多亿元增长至近700亿元;水暖厨卫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8项。2024年度,南安卫生陶瓷、花洒、软管、卫浴家具(jiājù)、便器水箱、地漏、智能马桶盖等9种(zhǒng)产品省级、市级监督抽查(chōuchá)合格率达到100%。 设备共享,“云送检”解决检测(jiǎncè)难 “去年,公司新研发的虾肠产品频繁出现胀袋问题,企业(qǐyè)内部多次调整工艺(gōngyì)仍无法解决,导致客户投诉和申请退货。”漳州一家食品(shípǐn)企业负责人刘伟说,中小微食品企业因检验(jiǎnyàn)设备投入高、专业人才短缺,“出厂检验难”问题迟迟不能解决。 为此,漳州市食品检验共享实验室技术团队及时介入,发现胀袋主因是杀菌温度(wēndù)不足(bùzú)导致(dǎozhì)耐热芽孢菌残留,随后提供解决方案。“共享实验室不仅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,更让我们掌握了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。现在我们的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%以上(yǐshàng),客户信任度大幅提升。”刘伟(liúwěi)说。 用技术设备(jìshùshèbèi)共享解决中小微企业产品(chǎnpǐn)(chǎnpǐn)检测(jiǎncè)等方面的(de)难题,这种创新举措在我省各地已经遍地开花。考虑到中小微企业建设高标准检测实验室存在资金、技术和(hé)人才壁垒,泉州、三明等地市场监管部门(jiānguǎnbùmén)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,设立“小微企业检测服务窗口”,针对产品标准、质量控制、出口认证等环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。这种“送检上门”“减费降负”的做法,不仅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质量意识,也增强了他们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。 “特别是(shì)在食品、轻工(qīnggōng)、电子等细分领域,许多原本缺乏自建实验室能力的企业,如今能够依托专业检测资源实现产品质量跃升,迈出从‘做出来’到‘做更好’的关键一步(yībù)。”漳州市食品检验共享实验室负责人胡银凤(húyínfèng)说。 开展(kāizhǎn)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以来,全省为小微企业解决痛点问题1757个,为2185家小微企业免费开展培训覆盖21839人次。2023年以来,省市场监管局为全省7819家企业提供产业优化(yōuhuà)升级(shēngjí)服务,帮助企业降低成本(jiàngdīchéngběn)提升产值1394.98万元。 “下(xià)一步,我们将推广ISO/IEC17025国际标准贯标(guànbiāo)行动经验,逐步推广可复制可实践的工作经验,以深化实施小微企业提升行动区域试点项目为契机,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(yōuzuò)强。”省市场(shìchǎng)监管局认证检测处负责人林文钦说。 记者手记(shǒujì):从“自由生长”转向“精耕细作” 福建日报记者(jìzhě) 林智岚 通过政府搭建平台,以质量(zhìliàng)认证(rènzhèng)为牵引,引导技术(jìshù)帮扶机构和(hé)小微企业按照认证模式开展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,推动小微企业持续改进质量管理,宏观上的发展趋势也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。这场质量意识觉醒的变革,实则是小微企业发展逻辑从“自由生长”向“精耕细作”的跃迁(yuèqiān)。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(de)同时,这一行动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。例如,参与的小微企业要具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件,企业负责人要有强烈的意愿,愿意投入必要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。没有(méiyǒu)真正树立质量意识(yìshí),就无法感知到质量提升给(gěi)企业带来的实质意义。 这就需要多方发力,以新产业、新业态(yètài)、新模式的小微企业(qǐyè)作为(zuòwéi)重点服务目标,让更多处于稳步发展期、急需导入质量管理方法的小微企业参与进来。 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的(de)关键环节(guānjiànhuánjié),在于技术专家采取的具体帮扶(bāngfú)措施是否有力有效、针对性强不强。因此,应督促技术帮扶机构提高服务质量,积极探索适用于不同产业类型、不同发展阶段小微企业的质量认证(rènzhèng)体系标准、制度和方法;同时,着眼辅导业务能力的提升,构建“监督+激励(jīlì)”双重机制。 当前,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正从单个企业向产业供应链乃至区域(qūyù)经济延伸。这一趋势下,综合运用标准计量、认证认可、检验检测、知识产权等市场监管(shìchǎngjiānguǎn)“工具箱”,可以实现(shíxiàn)精准服务和经验(jīngyàn)共享相结合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福建经验”。
福建小微企业质量跃升记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